作品入选
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2024年4月首届数字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启幕,作品《未知时空的光泽》入选首届数字艺术大展展览。本次展览收到投稿共计12000余件报名作品,从中遴选出210件参展作品。这些优秀作品是对过去十年中国数字艺术实践、创作与教育的集中梳理和展示,呈现出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之下产生的,面对艺术界与社会的新质生产力。首届数字艺术大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启幕式首届数字艺术大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启幕式首届数字艺术大展展览现场关于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DIGITAL ART CHINA)“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是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展览旨在梳理当代中国数字艺术的创作成果,彰显数字艺术的社会价值,开拓数字艺术的领域视野,激发艺术创新驱动社会创新的美术发展新能量。展览分为“太空史诗”“寰宇大观”“仿生格物”“无尽洞天”四个板块,从12000余件报名作品中遴选出210件参展作品,类别涵盖CG绘画、数字影像、交互艺术、混合现实(AR,VR,MR)、生成艺术/人工智能艺术/AIGC,以及其他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艺术作品,是对过去十年中国数字艺术实践、创作与教育的集中梳理和展示,呈现出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之下产生的,面对艺术界与社会的新质生产力。此展览每两年举办一届。作品《未知时空的光泽》展览现场作品《未知时空的光泽》展览现场关于入选作品未知时空的光泽数据化动态装置 艺术家:郑 达单模块尺寸:40 x 40 x 40 cm主要材料:电镀调光膜、机械动力模块、电源、定制结构、定制控制系统创作年份:2021年《未知时空的光泽》的创作概念源于一个永恒的命题——“可见与不可见”。艺术家试图向观者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在突破物理层面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同时,将观者的感知系统延伸到相距百里外的“不可见”自然场域之中,直观感受自然界原始力量的“可见”之美。作品《未知时空的光泽》展览现场作品《未知时空的光泽》展览现场作品《未知时空的光泽》展览现场作品主体由6个具有球体折叠结构的单模块组成,通过将实地获取的风速、风向、空气质量等的“自然数据”与互动者产生的“生理数据”,远程传输至作品主体,转化为驱动作品材料和形态运动变化的动力来源,模块化的作品以线性组合的方式排布,整体呈现出流线型动态变化。自然数据与人类生理数据是驱动作品运行的动力来源。在观者没有互动时,作品以自然风向变化作为数据来源,以有机、浸润感和漂浮般的形态变化可视化出来;当观者以吹气方式与互动传感器发生交互时,互动者的生理体征被传感器捕捉,介入作品交互状态与自然运行的转换之中,随着呼吸的频率产生实时联动,以明暗闪烁的颜色变化将生理体征可视化。从传统电子屏幕对自然信息的可视方式,转向读取实时更迭的自然数据来驱动作品的形态变化,数学层面的序列美感得以在有限的空间中释放出绵延的流线张力,于公共空间中真实地再现了“流动的自然奇观”。作品《未知时空的光泽》展览现场
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
2024年4月首届数字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启幕,作品《未知时空的光泽》入选首届数字艺术大展展览。本次展览收到投稿共计12000余件报名作品,从中遴选出210件参展作品。这些优秀作品是对过去十年中国数字艺术实践、创作与教育的集中梳理和展示,呈现出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之下产生的,面对艺术界与社会的新质生产力。
首届数字艺术大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启幕式
首届数字艺术大展展览现场
关于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
(DIGITAL ART CHINA)
“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是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展览旨在梳理当代中国数字艺术的创作成果,彰显数字艺术的社会价值,开拓数字艺术的领域视野,激发艺术创新驱动社会创新的美术发展新能量。
展览分为“太空史诗”“寰宇大观”“仿生格物”“无尽洞天”四个板块,从12000余件报名作品中遴选出210件参展作品,类别涵盖CG绘画、数字影像、交互艺术、混合现实(AR,VR,MR)、生成艺术/人工智能艺术/AIGC,以及其他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艺术作品,是对过去十年中国数字艺术实践、创作与教育的集中梳理和展示,呈现出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之下产生的,面对艺术界与社会的新质生产力。此展览每两年举办一届。
作品《未知时空的光泽》展览现场
关于入选作品
未知时空的光泽
数据化动态装置
艺术家:郑 达
单模块尺寸:40 x 40 x 40 cm
主要材料:电镀调光膜、机械动力模块、电源、定制结构、定制控制系统
创作年份:2021年
《未知时空的光泽》的创作概念源于一个永恒的命题——“可见与不可见”。艺术家试图向观者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在突破物理层面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同时,将观者的感知系统延伸到相距百里外的“不可见”自然场域之中,直观感受自然界原始力量的“可见”之美。
作品主体由6个具有球体折叠结构的单模块组成,通过将实地获取的风速、风向、空气质量等的“自然数据”与互动者产生的“生理数据”,远程传输至作品主体,转化为驱动作品材料和形态运动变化的动力来源,模块化的作品以线性组合的方式排布,整体呈现出流线型动态变化。自然数据与人类生理数据是驱动作品运行的动力来源。在观者没有互动时,作品以自然风向变化作为数据来源,以有机、浸润感和漂浮般的形态变化可视化出来;当观者以吹气方式与互动传感器发生交互时,互动者的生理体征被传感器捕捉,介入作品交互状态与自然运行的转换之中,随着呼吸的频率产生实时联动,以明暗闪烁的颜色变化将生理体征可视化。从传统电子屏幕对自然信息的可视方式,转向读取实时更迭的自然数据来驱动作品的形态变化,数学层面的序列美感得以在有限的空间中释放出绵延的流线张力,于公共空间中真实地再现了“流动的自然奇观”。